什么是佛经中说的金刚念?
2014-08-20 09:00阅读:
http://blog.sina.cn/dpool/blog/u/1406563444
念佛持咒过程中用的方法,可能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金刚念了,今天我们就说说金刚念。
什么是金刚念。
唐朝的时候,有几位印度大师弘扬密宗,世称开元三大士,善无畏、不空和金刚智,他们翻译的一些佛经当中,介绍了金刚念。
所以呢,如果一定要归一个类别,这个金刚念大致可以归入密宗的修法。
那么有些师兄会说了:“我们修净土宗,可不可以学习密宗的方法呢?”
不是必须学,也并非不能学。
就好比后面还会说到打坐呼吸吐息一样,其实在天台宗说得比较详细,禅宗的用得比较多,同样也是这个道理,我们修净土宗,打坐调息不是必须学,也并非不能学。
由于是有师兄念大悲咒引出的金刚念,所以我们就先从大悲咒的念诵说起。
以下内容出自:
西土圣贤撰集·第1437部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一卷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
即发是愿。愿我及一切有情。所求世间出世间殊胜大愿速得成就。
二手持珠当心。诵真言一遍。与末后字声移移一珠。不缓不急不高不下。称呼真言字令一一分明。
或作金刚诵。舌端微动唇齿合。离诸散乱。一心专注本尊勿缘异相。
或千或百常定其数。念诵终毕捧珠顶礼志诚发愿。
金刚念有些地方叫做金刚诵,有些地方叫做金刚念诵,有些地方叫做金刚念,都是一个意思。
金刚诵。舌端微动唇齿合。
从这一段文字来看,金刚诵的意思大概就是说嘴唇闭上,牙齿也闭合,念的时候,只是舌头微动。
作四种念诵。作四种者。
所谓音声念诵。
二金刚念诵(合口动舌默诵是也)
三三摩地念诵。心念是也。
四真实念诵如字义修行是也。
出自:大乘单译经·第0530部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四卷唐南天竺三藏法师金刚智译
关于念诵陀罗尼的方法,有几种分类的方法,不同人的分法有些不同,这个我们不必深究,大概了解一下就好了,主要是知道金刚念是什么就行了。
比如金刚智法师就说有4种念法:、
1 出声念诵,这个大家都明白。
2 金刚念诵,闭上嘴和牙齿,舌头动,默念。
3 三摩地念诵。大师说就是心念。我们就不要去管了。
4 真实念诵,大师说是依照字义修行,这个我们也不用管了。
不空法师的分法又不同:
西土圣贤撰集·第1398部五字陀罗尼颂一卷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
念法有四种 一者三摩地
......
二者言音念 依前观诸字
离高下缓急 音势如摇铃
三者金刚念 依前入字观
密合唇与齿 小令舌微动
四者降魔念 以悲心为本
外现威怒相 颦眉声亦励
1. 三摩地念,这个需要观想
2. 音声念,密宗大师要求也是要观想
3. 金刚念,密宗大师也要求观想
4. 降魔念,我们不去管了。
再说一个分法,与不空法师的相同,做了一些说明:
此土著述·第1594部密咒圆因往生集一卷沙门智广慧真编集金刚幢译定
念诵神咒有其四种。
一者三摩地念。谓观所念明咒。本尊口中流出光明。入自口中右旋安布心月轮中。如水精珠布于明镜之上。心准念此是也。
二者言意念。谓依前心月观诸咒字。口中出声不高不下不缓不急。如是而念。所出声势犹如摇铃是也。
三者金刚念。谓依前入于字观。密合唇齿。小令其舌微动而念是也。
四者降魔念。谓内以悲心为本。外现威怒之相。颦眉厉声而念是也。
如是四种虽有差别。不离一念为无二也。
又有二种。一无数持念。谓不持念珠不定时数。行住坐卧恒常持念。
二有数持念。谓手掏数珠限定时数。或百或千随应持念。
从字面意思理解,金刚念就是观想咒语。同时闭上唇齿,然后舌头微动而念。
这里申明一下,这几部经文取自乾隆大藏经,只是为了说明金刚念的含义,为说的内容找一个出处。
这个金刚念其实要求还是蛮高的,要求静心观想,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,要求太高。
对于我们修净土来说,你能够有时间静心念,当然很好,你可以学习这个金刚念。
如果你没有这个条件的时候,也不必勉强,因为你的勉强很可能是来源于你的贪念,那就不好了。
不管你会不会金刚念,你只要坚持每天108遍以上大悲咒或者1万佛号,这样念一辈子,你往生极乐就有把握了。
对于群内的师兄来说,如果你不为虚名而念,自然而然的学会了金刚念,那很好;如果你为了与他人攀比追求数字而学习金刚念,那不好,应当先学会控制自己的贪心。
对于精进群的师兄来说,如果你慢慢的降伏了自己的贪心之后,你想学习金刚念的话,可以循序渐进,每天抽个10分钟来尝试,慢慢体会,然后逐渐增加时间。
刚开始观想是有难度的,你可以先找一张大悲咒的卡片或者打印出来,看着大悲咒来金刚念。
眼睛看,舌头动,耳朵听,心里想,这样容易集中精神,减少开小差的机会。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举报/Report
分享
我的博客
微博
微信
朋友圈
5
N同时转发到微博
发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