📌 轮谷来举个例子:
去同一个地方,百度可能让你绕一圈大路,但一路高架顺到底;
高德会告诉你:“穿这条小巷快5分钟!”但这条小巷你可能完全没走过。
✅ 轮谷建议:
🚗 新手司机、方向感差、讨厌临时变道的朋友 → 百度地图更省心;
🚗 老司机、快节奏、熟路型用户 → 高德更高效。
二、实时路况和避堵能力:高德胜出一筹
高德这几年在避堵这块确实下了功夫,数据更新频率高,AI也越来越“懂开车人”。
它能预判前方红绿灯情况、临时拥堵;
有时候甚至会提示“前方有急刹车,请注意减速”;
路线规划里也经常根据“实时行驶情况”自动切换新路线。
百度地图虽然也做得不错,但对突发情况的反应速度,在高峰时段还是略慢一拍。
✅ 轮谷建议:通勤时间在高峰的、经常跑外卖、接单、跑车的 → 用高德更靠谱。
三、找餐厅/探店体验:高德“扫街榜”正在颠覆传统点评模式
这是最近很值得说的一点。
2025年国庆+中秋假期期间,高德地图上线的“扫街榜”大爆发——短短23天就吸引了4亿用户使用。
🍜 这不是虚高数字,而是真实导航行为堆起来的榜单,不靠评论、刷分,而是:
谁真的去过;
谁停留时间长;
芝麻信用是不是够高;
有没有差评或投诉;
店铺长期是否活跃。
结果很多人发现,“扫街榜”上的店,真的都很接地气、不踩雷,吃过一次之后,很多人就不看点评了,先刷榜单再决定去哪吃。
✅ 如果你是探店爱好者、吃货、旅游党、厌烦“刷好评店”的人——高德的扫街榜非常值得用起来。
四、商场、步行、生活服务:百度地图更“细腻”
虽然高德在餐厅推荐方面大杀四方,但说到逛街、进商场、室内导航、找楼层这种细节体验,百度地图明显做得更“贴心”。
🛍 你可以看到商场每一层的店铺分布;
🛍 很多店可以直接预约排号、看团购、查点评;
🛍 百度的AR步行导航,在地铁口、地下通道特别好用,立体方向一目了然。
另外,百度跟美团、携程的打通也比较完整,生活服务整合度高,适合日常“城市生活派”的用户。
✅ 轮谷建议:如果你经常找店、探路、约饭、看点评、逛大型综合体 → 百度地图体验更舒服。
五、电动车主,请优先考虑高德
⚡ 充电焦虑这件事,不懂的真的不懂。但高德懂。
它的充电桩数据覆盖面广;
能实时显示哪些桩能用、哪些坏了;
能规划“沿途补能”的合理路线,不让你“续航焦虑上头”。
百度地图也有这方面的功能,但更新频率和准确性不如高德“走在前面”。
六、语音体验&广告干扰:高德“清爽”,百度“细致但话多”
百度地图语音很详细,甚至有点“唠叨”,比如“前方800米靠右,准备变道”……对新手是好事,但开久了会觉得有点烦。
🗣 高德语音相对简洁,而且支持很多语音包:明星的、搞笑的、动漫的,开车过程更轻松。
广告方面,高德整体控制得更好,界面简洁、少推送;百度地图则偶尔会在导航中弹出一些团购、推荐商家信息,有用是有用,但有人不太喜欢“被打扰”。
七、从用户数据看趋势:高德“司机向”、百度“生活向”
📊 根据2025年公开数据:
高德地图市场份额达 46.17%,日活超3.6亿
百度地图市场份额约 36.96%,日活近2.9亿
✅ 更细化的人群使用趋势如下,包含用户类型和偏好地图:
男性 / 开车多:👉高德地图;
女性 / 查店多:👉百度地图;
新能源车主:👉高德地图;
上班族 / 学生党:👉百度地图;
外卖 / 网约车司机:👉高德地图;
年轻人 / 吃货:👉高德扫街榜 + 百度美团合集。
轮谷总结:
✅ 总之,我的观点是:装一个不如装两个,按场景灵活切换才是王道。
✅ 下面是我总结的出行/导航场景和推荐地图组合:
日常通勤 + 商圈生活:推荐👉百度地图;
跑单/网约车/长途自驾:推荐👉高德地图;
喜欢探店 / 小众美食:推荐👉高德“扫街榜” + 百度点评联动;
开电动车:推荐👉高德地图(充电规划优);
容易迷路 / 路痴:推荐👉百度地图(语音提示细)。
🎯 现实就是——没有一款地图能解决你所有问题,但两个地图搭配使用,你几乎不会走冤枉路,也不会踩雷店。
地图App其实已经不是单纯的“导航”工具,它早已变成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:它影响着你去哪、怎么去、吃什么、在哪停。
与其争论谁更好,不如试着理解它们各自的长处。百度地图懂生活,高德地图懂路。用得对,比选得对更重要。
📌 你更喜欢哪一个地图App?或者有没有什么“神操作”值得分享?欢迎留言讨论!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