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万病皆生于痰”体内有痰湿,可不只是简单的头晕目眩,头痛,口苦口臭,大便粘马桶,还有失眠,多梦易醒,打呼噜等,更严重的是痰湿气血相搏,还会导致痰气瘀互结,进而堵塞经脉,出现结节,脂肪瘤,增生,囊肿息肉等。对此,药王孙思邈有1个千古名方,横扫一身痰湿,寒湿,湿热,越用身体越干净!
首先要先明白:痰湿为啥总缠着你?痰湿,说白了就是身体里的水湿没排出去,聚成了黏腻的“浊物”。
现代人胡吃海塞,顿顿大鱼大肉、冰饮奶茶不离手、久坐不动、操心太多,最先伤的就是脾胃——脾胃是运化水湿的“核心枢纽”,枢纽坏了,水湿就会堆积,变成痰湿。若是住的地方比较潮湿、出汗后受凉,外湿内湿一结合,痰湿就越来越重!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那孙思邈的妙方——温胆汤,为啥能对付各种湿?温胆汤最早记在《备急千金要方》里,一开始是调“胆寒”的,后来经过改良,成了中医治痰湿的“万能方”。
为啥叫“温胆”却能祛湿?关键在“调气机、化痰湿、健脾胃”三招联动:
半夏+陈皮:温化老痰,半夏能化开黏在体内的陈年老痰,陈皮擅长理气燥湿,俩药搭配,就像给脾胃“通下水道”,把痰湿浊气往下排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竹茹+枳实:清热理气,竹茹能清湿热里的“热”,枳实能冲开脾胃里的淤堵——不管你是湿热,伴有口干口苦、长痘,还是寒湿,有怕冷、大便稀等情,都能让气机通畅,湿浊有地方排。
茯苓+生姜+甘草+大枣:健脾护正,茯苓把湿浊从小便排走,生姜温脾胃帮运化,甘草和大枣调和药性、保护脾胃——一边清痰湿,一边修脾胃,从根源断了痰湿的“生路”。
很多人怕中药苦、嫌熬药麻烦,其实温胆汤还有个简单用法——泡脚。药效通过脚底经络吸收,不刺激脾胃,尤其适合脾胃弱、吃补药就上火的人。
最后若是有以上类似情况,最好是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应用,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,我们下期再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