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寫好一篇Paper

分类: beat365官方app最新版 时间: 2025-08-14 14:06:29 作者: admin

上一篇寫完如何有效率的讀期刊論文/Paper,本來想要一鼓作氣寫一篇有關文章講如何有效率的寫Paper,想了一下其實自己也沒寫得多快,因為這兩篇文章距離了竟然快一年!Orz 所以標題就改成:如何寫****好**一篇paper**。

自己雖然還是學術界的超級小咖,本來覺得自己的經驗不算主流,但是發表的都是自己的心血,還有因為最近真的一直寫P,想要更系統化的把經驗跟學生分享。所以有了這篇文章。

我不會著墨太多於一篇P的架構,因為網路上有很多文章 (Ref 1,2)等等,主要是想要著重在怎麼寫一篇P的寫這個動詞。這是我自己的想法,不一定適用於全部人及領域。

首先。寫好一篇Paper 很難。真的靠北的難。每一篇自己寫的P都是心力交瘁。第一句永遠不知道怎麼寫出來。第二句讓一篇P變成懸疑小說。

所以,先寫就是了。

再來是很多人教授可能會給學生的建議:想一下讀者群會是誰?然後再去寫。有些人可能想到同一個領域的學者,或是自己的指導教授 先畢業再說。比較有野心的人想的讀者可能是Nature 的Editor 誤。

這樣講也對。但是我想給另一個答案。你寫出來的P ,讀者是你。

在這邊我想引用 William Zinsser 的 On Writing Well (ref 3) :

… another question will occur to you: “Who am I writing for?” It’s a fundamental question, and it has a fundamental answer: You are writing for yourself.

I’m talking about two different issues. One is craft (風格), the other is attitude (態度). The first is a question of mastering a precise skill. The second is a question of how you use that skill to express your personality.

在這邊我想更細分出另一個小重點:目的。雖然我覺得目的是一個假議題。

重要性排列為 自己為讀者 最重要→目的***→*風格。

首先,讀者永遠都是你自己。寫一篇P 是讓你去了解你做的事情,為什麼做,如何做?寫作是你跟你自己溝通的橋樑。

你不懂,那其他人也不會懂。因為讀者是你自己,所以不要對自己說謊。了解自己做這些實驗的長處跟短處。自己的邏輯對嗎?都是自己。

再來是目的。 目的很多。要交報告、想要發大財、要畢業、需要對得起納稅人的錢等等等。 都好。

但是目的 的重要性放在讀者前面的話就不對了。 你可能會一直揣測可能的Editor/讀者,寫法會開始去迎合大眾的需求,變成所謂的匠者。在這邊要多解釋一點,迎合大眾的口味跟去讓大眾去更了解你的P是兩碼事。 前者也沒有錯,但是如果因為這樣影響你的實驗設計跟你對事物的看法, 這樣下去是好是壞就見仁見智了。 更糟的是可能寫P造假發大財,亂寫一通, 或是怎麼拆一個研究去衝P的數量,或是倉促了事等等。

當讀者為你自己的時候,其實相對的目的就會變少了。 甚至我覺得就是假議題,假重點。 舉例來說,不需要對自己說謊→不會造假。

所以請記住,寫一篇P是給你自己看的。那之後的事(畢業?升等?)會水到渠成。 In reality, 讀者跟目的很難分開。但希望把它分開的時候, 可以讓你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在怎麼寫讓整篇P更清楚,而不是一直想怎麼寫會讓整篇P來達成你的目的。

以設想讀者為自己→目的更清楚的前提之下,就可以討論到寫作風格了。 這時候有一個左右兩難的點。 大部分人會覺得就算自己了解,如果寫得不有趣,那P是不是就沒辦法發表了?

首先,通常不喜歡你的P是因為你呈現得不夠清楚。 邏輯上,分析上,方法上,而不是有趣或不有趣。 就算你寫的超級清楚,你還是沒辦法讓全部人喜歡你的P, 在這二分法的社會跟人類是以心情來主導大部分事情的喜惡前提下。就像我老婆我媽覺得我是金城武但是其他人覺得我是金正恩一樣。 所以,先讓自己覺得有趣。 請讓自己喜歡你自己寫的P。

光是讓自己喜歡,這點其實就很難了。 因為,當你越寫越多,你自己會越來越挑剔(胃口變大?)。 你懂的越多,眼界越大,知道哪些是好P哪些不好, 你自然寫出來的也必須到相對的水平。

我博班老闆之前跟我說過一篇P要寫得像一首詩一樣。 讓人欲罷不能從頭讀到尾。有強烈的個性色彩。 我人生第一篇的Paper 真的是這樣。但是那時候我寫到快死了。 之後的這幾年下來,也開始有自己的風格,也嘗試在每一篇改變讓它更有趣。 但是到現在還是沒辦法寫出像我的第一篇P一樣,雖然我盡力了。 P就一面鏡子一樣,它照出了作者(我)平淡 阿宅 ~~的個性? 不過我自己讀是很滿意 😊 ~~阿宅我驕傲,就是我自己的個性色彩。 寫一寫應該也是會有人喜歡,今年甚至出現了一個reviewer說我undersold 的comment ..

對我而言,就是簡單、簡單、再簡單。

把一件可能複雜的現象用簡單的句子解釋出來是很難的。 代表的是你的用詞要更精準,也不能口語化,更不能誇大。 一句我好愛好愛妳其實沒有我愛妳來得更好。 甚至reviewer會問有多愛老婆我愛妳。

再來就是文章的架構,這邊我不多說敘述。但主要是連貫性。 第一句很重要,再來是第二句,再來一直連到一段的最後一句。 然後最後一句會想要讓你讀下一段。 在這裡有些人會覺得真的是廢話,就像股市要低價買高價賣一樣。 但有時候就是這樣子。寫這個動作真的很簡單, 只是你的心裡跟社會的期待讓它複雜化了。

有些人一開始初稿可能直接講資料可能代表的是什麼, 但是沒有把資料的分析講得很清楚。 因為寫的時候在想的可能都是分析的結果代表什麼。

或是相反,把資料的分析寫的非常鉅細靡遺, 但是沒有把自己的想法/結果講出來。 因為可能就是沒有在想(通常比較被動做一些實驗但是沒有想背後的意義), 或是不敢推論。

所以有了初稿之後,再來就是重寫。一直重寫。重寫。重寫。一直重寫。

寫到自己滿意為止。 沒有人第一次初稿就ok 可能除了我博班老闆XD

在這裡,要知道寫P是一個漸進的步驟。 寫了,才知道要不要補實驗/分析。 寫了,才知道哪裡錯了。 寫了,才知道自己做的不錯。 寫了,才知道心裡想的一開始不是這樣。 重寫了,覺得後面對了,前面錯了。 重寫了,邏輯對了。但是好無聊。 重寫了,其實還蠻不錯的。 雖然很累,但是很幸運。還有機會重寫。

初步計算一下這幾年寫的P。 從初稿有了,重寫到投稿平均兩個月最短1個月最長8個月。 所以早點開始寫吧。開始寫。

最後是一些自己的點。算是無傷大雅的小建議, 只不過久而久之變成自己的儀式了 XD

先寫 Title 跟Author list. 這樣每一次寫的時候都知道你不是孤獨的。然後有一種好像要結束的感覺 其實沒有

選一個好老師可以讓你學習。沒有的話 咦,選一位教授從他發表的文獻裡學習。

打造一個可以讓你好好寫的環境。舉例來說,抗噪耳機加、咖啡館、還有無止盡的咖啡因和雞排和Lion bar。

早上寫質會比較好,晚上寫可以寫很多。

一篇P其實是很幸運的很多人一起寫的結晶,這篇文章的想法完全適用。讀者是這群人,然後要每個都懂。

你會有一群好朋友可以在初稿很初步的時候就丟給他們看給予意見。

寫P不是人生的全部。有時候去跟朋友吃個飯聽到個好消息回來可能會文思泉湧。

多讀一些P,讓你自己更有趣一點。 延伸閱讀:如何有效率的讀期刊論文/Paper

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寫了那麼多。你,今天寫了嗎?

References

Mensh and Kording. Ten simple rules for structuring papers (2017)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

How to write your paper Nature

中文版為 非虛構寫作指南。沒有讀過中文版但是非常推薦英文版